主页 > 娱乐 > 王嘉尔 | 疲倦、焦虑 这是有成就感的苦
王嘉尔
如今的王嘉尔已经无须用他17 岁之前的辉煌来定义:12 岁参加全运会时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枚击剑金牌,17 岁摘下亚青赛男子17 岁组佩剑个人金牌,击剑生涯里,他总共拿下过3 枚亚洲冠军、3 枚全国冠军、9 枚国际和香港冠军。那些是美好的回忆,但已经打包好安放在过去,他不断用新的成绩来完成自己的下一块拼图。
多年的击剑训练教会他两件事。首先,不管身处哪个领域,做任何事都要主动。“对我来说还有个前提,就是摸清底牌、知道玩法、了解整个状况、适应整个环境。”这样不仅不会被意外震到手足无措,还可以摸索自己的规则。“我刚开始学击剑时就在观察周围人的想法,可能大家聊这个规则是这样的,可我想的规则是那样的——但没人说不可以啊?可能最开始我的想法没有人在意,但渐渐就没有人可以阻挡得了我。”
其次,时机至关重要。击剑被喻为“能动的象棋”,对判断力和即时反应都有很高的要求。“你要了解自己。对自己的定位要想得很清楚,要明确目标,还要知道在这个目标的前提下自己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、团队、机会。”
赛场上,所有这些判断会凝聚成一瞬的决定,放大到人生,许多原则其实大同小异。“就是要懂得策划,分步骤地去接近目标。不能总是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败搪塞,要做成一件事的终极原因只有一个:你喜欢。”
王嘉尔
“动力不是靠别人逼出来的”
前往国外受训成为练习生是他人生的一道分水岭:往前是体育世家、少年冠军,往后是站在变幻莫测的娱乐圈门口白纸一张的异乡人。刚到国外的时候,他发现身边有人因为舞蹈出色入选,有人因为样貌突出入选,他甚至不清楚自己基于哪种优势,此刻才会站在这些人中间。“特别心慌,但我既然来了就不要让自己后悔,而且希望可以把痛苦和辛苦转变成经历,让自己不虚此行。”
他去海外是为了做音乐,一腔奋勇之下还有被抛下的其他选择:斯坦福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冒一点险和稳妥之间,他选择了前者。“进了大学、毕了业、拿到学位,然后呢?我真的快乐吗?不一定。大家往往会被社交媒体、被其他人的看法、被其他一些东西锁定了一些概念,‘哦那个才是开心’,‘哦那个才重要’。我还是希望了解自己要什么,让我快乐的又是什么。”
简而言之,他人的固有框架无用,他把自己的快乐放在第一位。“真心喜欢,努力的时候是不会感到累的,至少是幸福的累。如果你希望在这个领域里做到尽善尽美,动力不是靠别人逼出来的,我很相信这种能量。”
王嘉尔
他是可以对自己下狠心的人。下决心控制体重,他在好几年里都恪守严格的菜谱,与天性斗争。“自控能力要很强。一开始会很不习惯,但一定要给自己洗脑:这是你唯一可以吃的东西。规则很简单,吃,还是死。”当练习生的时候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从早上十点一直练习到凌晨四五点,一个人。练习,吃饭,练习,偶尔打个盹。“只能这样。”
持续了两年半后他顺利出道,他甚至没有过哪怕一瞬的恐慌,担心自己的努力会付诸东流。“我觉得我肯定会做到。”刚开始他被称为“上电视的人”,泛指那些常常出现在综艺节目中有趣的人,他并不介意,“任何贴在我身上的标签也都是我的一部分。”那时他就毫不怀疑,终有一天自己的“音乐面”会转到被看见的位置。
“要保持积极的态度,这样你整个状态、整个信心都会不一样,如果你都觉得自己不行了,那是真的不行了,因为没有人能帮到你。”
访问开始前我让王嘉尔选一种表达最顺畅的语言:他的普通话里带着粤语口音,卡壳时就冒英语,又会在某个奇妙的地方转为上海方言。这是他在多种文化背景里不间断穿梭的痕迹,不由自主,情不自禁。
王嘉尔 | 疲倦、焦虑 这是有成就感的苦
王嘉尔
就语言来说,被王嘉尔列入“学习”行列的只有韩语:“也只有头一年有学习的感觉,之后连做梦都用韩语。”然后他又忙不迭补充解释:“就是学的时候不怕错。我比较好胜,但也没怕过输、没怕过失败,既然开始就一无所有,就不用担心会失去什么。我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,但是该拼的时候要拼,不怕错,也不会害羞。”
不害羞,是因为他认定如果一开始错的越多,之后就能对这件事有足够的了解,“有时一上来就成功了,可能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功了。”他不信“捷径”,也十分警惕一蹴而就的成就下隐藏的脆弱浮冰。“比如说这条路长500米,你再怎么取巧都还是这些距离。可能你走了100 米就以为完成了500 米的过程,这些都是要还的,还不如一开始就好好走。”
王嘉尔 | 疲倦、焦虑 这是有成就感的苦
王嘉尔
今年夏天他担任《这!就是街舞》第三季的队长,第一次上去现场battle,毫无经验,但十分过瘾。“其实不管你怎么准备,那个阶段都会有一个极限,如果我能做到80 分,我不会只交79 分出去。”
高手过招,他只求尽兴,无谓输赢。“想那么多干吗,本来就不知道下一刻或是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。重要的是享受眼下的这一刻,就像我在节目里说的,只要你的灵魂、你的身体喜欢跳舞,我们就是一家人。”节目本身是一个比赛,有自身的游戏规则,但那种规则不应该被上升到社会的高度,或成为统领一切的标准。
“太注重竞争的时候,你会忽略掉这件事本身的美。该battle 的时候battle,但退一步看,这就是艺术,没有完美的答案。”也就是,每个人大可追寻自己认同的标准,人各有志,不需要委曲求全、千篇一律。“我说的‘了解自己’不是指‘我要成为百万富翁’这种具象的目标,而是清楚让我真正开心和享受的东西。”